色情直播

2025未来城市工作坊:“一带一路”沿线中外学生共赴大湾区联合教学

发布日期:2025-08-16

  2025年6月30日到7月2日,色情直播 色情直播 39名中外师生,在深圳市轨道交通协会支持下,围绕人工智能和交通模式对于未来城市空间转型的驱动、城市空间的创新动力等主题,开展“未来城市工作坊”的讲座和现场教学课程。

  参与此次工作坊课程的授课专家,包括深圳市原市委秘书长、雄安新区特别顾问赵鹏林,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副总规划师宗传苓、轨道所所长张宁,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徐旭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规划设计一所副所长龚志渊等。此次“未来城市课程”旨在通过讲座和现场考察,认识“建轨道就是建城市”的发展过程,了解未来交通对于城市形态的变化和引导,以及低空经济等新型交通模式的应用场景。

  色情直播 商务部城乡规划硕士项目来自缅甸、尼泊尔、叙利亚、马拉维、博茨瓦纳、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布隆迪、坦桑尼亚、塞拉利昂等22位国际城乡规划官员;以及来自城乡规划专业大二、大四和研究生共17名中国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课程。

 

6 月 30 日:未来城市视野下的轨道发展认知与枢纽初探

  6月30日上午,工作坊一行在深圳市轨道交通协会张媛的组织下前往 NOCC 大厦。赵鹏林会长围绕《从深圳到雄安—轨道交通的创新发展》的主题,系统梳理“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的TOD发展历程,让学生们认识到智慧技术对于未来城市空间的创新作用。中国铁路设计集团的郄雪刚总带来讲座《城市重大项目建设的管理与技术创新—以深圳之眼为例》,解读深圳制度和创新氛围的优越性及其带来的启迪,让同学们对深圳的创新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6月30日下午,师生前往重要枢纽进行考察。郄雪刚总带领学生们前往岗厦北交通枢纽进行现场教学city tour,让中外学生深度了解“深圳之眼”的设计成功之处,以及物质空间形态背后以抓客流为核心的经济运行规律。在福田站和福田口岸,大家了解到顺丰利用地铁空间,将载有800-900件快递的无人驾驶车自动运上地铁,采用无人机完成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无人车+地铁+无人机的无缝高效链接。参观口岸设计,了解地铁跨境接驳情况和口岸功能空间组织,了解深港深度一体化的城市与交通融合规划设计要点。



 

7 月 1 日:轨道驱动城市空间的实践探访与未来交通体验

  7月1日上午,师生再次前往边境口岸综合体进行考察。在第一代口岸罗湖,大家学习到经典的客流组织——沿着主轴布置一系列换乘空间。深圳站的题词,只有“深圳”没有“站”,寓意变化不息,改革不止。随后感受了地铁1号线在老街站接口预留规划的前瞻性,其在建设时便悄然埋下暗梁暗柱,为后来 3 号线的接入预留空间,实现 “无缝换乘”。通过深圳城市规划展览馆详实的多媒体展示和图文资料,学生们感受了深圳 “敢为天下先” 的城市发展历程与未来蓝图。同学们也学习到,面向未来的规划要有前瞻性和远见性,在90年代预见到深港之间的大量跨境交通,是口岸枢纽成功设计的基础。



 

  7月1日下午,师生们体验了深圳北站的交通组织和功能空间,同时,大家还深入了解了深圳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建设规划,更让众人对未来交通与智慧城市的交融有了立体认知。在深圳北站的起降平台,东部通航负责人介绍了通用航空、无人机目前在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观光、紧急救援等应用,介绍了未来“半小时生活圈”覆盖大湾区的未来计划。



 

7 月 2 日:多元城市空间感知与中外未来城市智慧碰撞

  7月2日上午,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和规划设计一所副所长龚志渊的带领下,师生们开启了一场充满魅力的 City Walk 之旅,了解了前海后海区片如何填海造地、从无到有建成。路线沿着深圳湾万象城、人才公寓、深圳湾文化广场、求贤阁、中心河、创业路、后海汇、嘉乐道的路线前行。一路上,大家亲身体验城市高端服务业片区的蓬勃建设,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尤为特别的是,同学们见证了无人机美团配送咖啡的全流程,深刻领略到城市规划、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



  7月2日下午,留学生和本科生们共同进行小组交流和成果汇报,赵鹏林、宗传苓、徐旭晖三位专家受邀担任评委。硕士留学生们分析了深圳轨道交通和各重要枢纽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策略,并将其与本国实际对照,展现出借鉴创新的思考。本科生们从交通枢纽的组织和空间布局入手,结合自身在调研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展现出对专业领域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三位专家针对每一组的表现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详细的补充,为同学们进一步拓展视野、深化认知提供了有力指导。



 

  此次深圳 “未来城市工作坊”在深圳的行程紧凑、内容丰富,圆满完成了商务部年度技术考察的任务和本科生暑期课程要求。通过讲座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让中外师生深入理解了 “建轨道就是建城市” 的内涵,认识到交通模式对城市空间转型的驱动作用及城市空间的创新动力。活动不仅助力师生对未来交通与城市发展形成更全面的认知,更促进了 “一带一路” 国家间的交流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学生得以汲取深圳在轨道交通、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先进经验,为未来参与本国城市建设积蓄力量,而这份跨越山海的智慧碰撞,终将化为推动全球城市发展的澎湃动力。